成人网

首届津门“美美与共”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成人网 举办

2025-11-16

2025年11月14日,首届津门“美美与共”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成人网 举行。本次论坛由成人网 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协办,深入贯彻践行“两个结合”思想,致力于为天津市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青年学子搭建一个集交往、交流、交锋、交融于一体的高水平学术平台。论坛共收到来自成人网 、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天津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投稿,有效促进了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的交融互鉴。

论坛开幕式在成人网 26教学楼B103报告厅拉开帷幕。成人网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用源教授致辞,他代表学院对天津市兄弟高校师生的支持和参与表示感谢,并指出论坛对中文学科青年学子学术成长的推动意义,希望通过不断的学术创新,实现观点的交融和方法的交融,催生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成人网 万晓高教授以“真、正、新”三字箴言对学生论文进行精准点评;南开大学文学院杨传庆副教授围绕学术创新与学科交流作主题发言,强调学术研究应秉持桑蚕食叶般的钻研精神,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王用源教授致辞

万晓高教授致辞

杨传庆副教授致辞

成人网 院长助理岳静副教授宣读获奖名单,成人网 院长助理、中文系主任张黎明副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金鑫副教授和孙易副教授依次为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

岳静副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参会师生合影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平行分论坛研讨阶段。4个分论坛同步开展学术汇报与交流,各分论坛均由两校教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引导研究生们充分分享研究成果、开展观点交流。

语言学1组(B109教室)

此分论坛由张黎明副教授主持,成人网 宋丽博士担任评议人,本组的研究范围覆盖语音、方言、跨语言对比等多个领域。周子玉聚焦自然语流,细致探究汉语四字格词语的韵律模式与核心语音特征;俞诗雨依托海量汉语方言语档数据,量化分析词平均辅音个数对总声调的制动效应;张新然系统梳理天津宝坻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轨迹;李孜涵针对印欧语系语言的正反义词,开展语音声学维度的对比研究;田笑菲运用配对变语测试法,围绕天津话的语言态度展开针对性调研;庄佳林考察经典文献,深入剖析《梵网经》同经异译中的异文特点;李昕坤以大样本数据为支撑,完成普通话强调焦点句的专项实验研究。

分论坛一(语言学一组)


语言学2组(B110教室)

此分论坛以“语法与词汇研究新进展”为议题,由成人网 朱生玉博士主持,南开大学文学院孙易副教授担任评议人,多位研究生分享了研究成果。张子昂揭示二语水平等因素对汉-日被动句共享的影响;刘曼丛剖析上古汉语“约”的语义演变路径;田庆琳探讨倒置动结式的语用特征;张瑞怡论述“V都V了”构式的语用价值;思冉揭示方言副词的功能与来源;孙鹤鸣阐释“大X(的)”构式的认知依据与功能;孙嘉宁论证副词“就”义项的排他性特征;付怡宁分析“VOV的”的构式化过程;袁永博考察方言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田在哲聚焦《诗经》虚词“爰”的语义与功能;姚睿涵分析四川方言动物词的语义转移现象。

分论坛二(语言学二组)


古代文学组(B114教室)

此分论坛由成人网 王祎副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文学院杨传庆副教授评议。与会同学就小说研究与诗词研究分享了研究成果。李恒通从哲学角度阐释《红楼梦》的理学思想;高毓坤以历史为脉分析《西河》词调尾句叶韵;张义烜将“文学自觉”作为突破口,重新思考了鲁迅对《典论·论文》的批评;王重阳就吴则虞所批校的《片玉词》分析其校词主张;黄登凯以《东阳夜怪录》为例,分析唐传奇的叙述空间;王明霞就《清尊集·春秋宫词》中张云璈与胡敬的女性观进行了分析;罗雅轩以洪业的专著论述“以杜证杜”的杜诗学传统研究方法;王文明研究杜甫与苏源明的交谊;赵宗炫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物象功能进行分析;郭一诺从《红楼梦》潇湘馆“竹-泉-花”三重意象研究并置的共时性结构与情感指涉系统。

分论坛三(古代文学组)


文艺学与现当代文学组(B116教室)

此分论坛由万晓高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文学院金鑫副教授冯雨菁老师担任评议人。王康开心从“借言”的言语形式视角对商代的神灵关系进行补充探讨;谭肖雄以红色遗产价值探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框架,划定交互的理论场域;张扬分享徐则臣小说中的“出走”主题,成为时代的缩影;纳少天从边地风景体验、底层社会的表现和民族国家意识的构建三方面论述《南行记》中的流浪书写;张顺凯分享站在数字复制时代发掘本雅明灵韵理论中的感知变迁和政治批判维度;黎媛媛探析李碧华小说中伶人的身份困境,深入理解底层人民悲剧命运;赵双悦通过“则天去私”思想为夏目漱石文学与思想内在关联的理解提供新的阐释视角。

分论坛四(文艺学与现当代文学组)


作为津门中文学科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全新平台,本次论坛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见解的宝贵机会,更促进了区域内高校学术资源的共享联动与协同发展。活动中,研究生们既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分享研究中的创新发现;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借鉴同行学术经验,在观点碰撞与方法交融中激发创新灵感,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文学科青年学子的学术热情与专业素养。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天津市中文学科青年学子搭建了常态化、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桥梁,对推动区域内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论坛将持续发挥学术纽带作用,不断深化校际合作与学术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中文学科人才、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